查看原文
其他

教练当前的收入困境,比面对感染更严峻

晟杰 精练GymSquare 2023-02-26

在病毒传播范围逐步扩大的城市,健身教练正遭遇断崖式的收入下滑。

以上海、深圳为代表的健身业态高度集中城市,感染高峰即将到来,据GymSquare对数家连锁健身品牌的线上/线下调研显示,大部分门店的平均客流已低于正常经营期间的20%,而本就所剩无几的团课排课中,上座人数基本维持在个位数,甚至刚满足开课标准。

更少的客流、更短的课时,意味着收入骤降。尤其是对于重度依赖课时费,且无底薪组成的教练员来说,感染范围越是扩大,收入清零的风险将变得越高。

正值行业淡季,很多抗风险力弱的教练员,正面临严峻的收入困境。


团课教练或是受影响最大的群体。在上海某连锁团课健身房中,原本中午高峰时段的课程,现在只有6-7人,而大部分课程则仅刚刚满足开课2-3人的开课标准,几乎少了2/3的客流量。

“目前能继续来上团课的会员,要么是胆子大的,要么是已经阳康的,但都只占少部分。”Nelly是为数不多暂未被感染的团课教练,即便团操房的感染风险很大,但像他这样尽可能多上课的教练不在少数。

比起团课教练,私教目前的抗风险性似乎更高。

在我们和几位私教的对话中发现,私教课程几乎可以一直上到教练/会员被感染。至于大部分课时被中断的原因,都在于教练储备的急剧下滑,上课会员量也随之下降。


教练未来一段时间的收入问题,是一个比感染更大的问题。

相比之前从封控转向复工后的复苏,这一轮大规模感染下很难立即形成会员的到店反弹,相应的,教练员自身的收入恢复周期时间会更久。

虽然存在感染会在未来1个季度趋于稳定的可能,但教练的收入恢复周期依然会由部分未知变量组成:

  • 不止教练/会员从感染中完全康复的问题,还要考虑会员身体体能的恢复进展;
  • 大部分人群从阳性完全转阴后,对线下密集场所安全感的重建。

在中信证券近期一篇研究专题中,也讨论了整个服务业疫后修复趋势。参照海外疫情管控政策明确放松后消费从开始修复到完全恢复基本上经历3-4个季度时间,可划分为逐步放松管控到明确放松、开启与病毒共存经历疫情高峰、完全回归常态三阶段。

目前国内逐步进入第二阶段,在迈向第三阶段的过程中,依然将面对一些不确定性。比如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疫情影响的不确定性、经济增速下行超预期、对应消费需求下降超预期等。

健身行业的全面复苏不会太快,而很多现象也都在指明——健身教练自身的抗风险力需要逐步加强。

比如改变收入单一化,已成为一件必须要做的事。


我们上半年发布的《2022疫情特刊|中国健身行业生存现状调查》,对于健身教练「收入抗风险力」作了调研。

当时正值全国多地封控期,有39.4%的健身教练表示「几乎没有收入渠道」,而在和健身相关的收入中,26.1%属于已经复工的教练,至于能够从线上健身获得收入的只有25.2%的比重。

除此以外,从非健身行业获得收入的教练员占比15.5%,其他还有场馆经营者补助(6.6%),以及亲戚朋友帮助(7.5%)。

具体在收入变化上,共计有35.8%的教练表示,都经历了收入减少80%-100%。而收入减少<20%的只有8.8%,而在面临收入减少的教练人数上,也随着减少幅度的增加而增加,呈阶梯增长。

很显然,大部分教练的「收入抗风险力」并不高。


结合现状而言,我们整合了一些教练的应对方式可作为参考。

// 拓展低学习成本副业,以储备现金流

从事副业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可靠收入来源,同样按照《2022疫情特刊》显示,36.7%的教练选择当下从事包括外卖配送在内的副业。

// 尝试基于线上平台的健身内容运营

当下所有人的户外停留时间都在减少,因为病毒传染原因,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都将在短期内发生变化——之前是被动居家,现在是主动居家。

以及当体能、身体恢复之后,会员也许会优先在居家环境做运动尝试,而更多人已在直观体会到疫情感染以及免疫力的作用,很多潜在健康追求意识会被彻底唤醒。

// 探索包括户外运动在内的其他项目变现机会

当健身者集体从感染中康复后,未必会将密闭的健身房作为运动场所,反而有利好户外运动的可能。

今年我们也观察到在飞盘、橄榄球火热的城市,教练逐步将这类运动的执教作为自身的第二职业。

疫情对于全行业的影响或许已进入尾声,但黎明前的黑暗同样漫长,疫情依然在加快行业的洗牌速度,抗风险能力弱的,以及服务竞争力更低的健身房将继续被头部品牌吞并。

对于健身教练而言,也在倒逼教练职业化继续提速,当下将先从优化职业稳定性、抗风险力开始。■ GYMSQUARE


后台回复「社群」,

加入精练GymSquare核心读者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